1. 普洱茶外形特征
從原料按品質從低到高略分為普洱茶以下三類:臺地茶、大樹茶、古樹茶。原料品質越好,成品素質的豐富度、變化度和辨識度越高,品飲價值也越高。
1、臺地茶是連片密植,集中管理的灌木茶樹,臺狀分布在地勢較緩的開闊地帶以便于管理,臺地茶需進行施肥、扦插、臺刈等人工養(yǎng)護,臺地茶屬無性繁殖,樹林短,高產且易于采摘,是一種人們經常可以見到的茶園式種植和采收方式,云南省臺地方式種植的大葉種茶樹是制作普洱茶的道地原料。
2、大樹茶是山林散養(yǎng)喬木茶樹,植物主干明顯,樹姿高大開展,葉片粗壯烏潤,大多分布在瀾滄江流域高海拔茶區(qū),原是本地先民所栽種,年代久長,我們一般把大樹茶的樹齡范圍約定在50至100年左右。這一類茶樹當年植成后便回歸山林,自然生息繁衍,因為是隨山勢而栽,故散落在山林之間,且出茶量小,采摘并不容易。
3、古樹茶的數形、生長環(huán)境和大樹茶一樣,但數量稀缺,樹齡達數百年以上,無數寒暑的積累使其內涵物質較之前者更加豐沛,滋味更上一層,是大自然厚積薄發(fā)的一種奇妙饋贈。古茶樹樹枝高大壯實,土壤養(yǎng)分達到枝葉需要更長的耐心,所以每年的新葉出的比大樹茶都要晚,且出茶量更少,是發(fā)燒級的普洱茶原料。
從工藝上分普洱茶可分為生茶、熟茶和曬青三種。生茶和熟茶都是在圍繞后發(fā)酵現象構成的工序練,不同于綠紅白青等茶種的氧化發(fā)酵,后發(fā)酵是真正的微生物發(fā)酵,這種獨特的現象甚至能夠持續(xù)發(fā)生在成品以后,使得普洱茶一直處于自我變化和優(yōu)化的過程中,同時也塑造出普洱茶千變萬化的豐富滋味。
而曬青也是普洱茶不可或缺的一個獨門工藝:強烈陽光無遮擋的直射葉片,光照能夠激發(fā)微生物群落的蓬勃生長,推動后發(fā)酵過程的進行,為普洱茶未來的生命歷程儲備更多的養(yǎng)分
2. 普洱茶的外形色澤
普洱茶色泡出來紅色的好看。
3. 普洱茶外形特征描寫
1. 特級普洱茶:茶葉外形白毫顯露,茶條緊結。沖泡后茶湯紅艷、清澈、濃郁,陳香味明顯,葉底均勻,紅亮細嫩。
2. 一級普洱茶:選用的茶葉肥厚,條索緊結,白毫顯露。沖泡后茶湯紅濃清澈明亮,味道醇厚,葉底均整顯紅褐色。
3. 二級普洱茶:條索緊結,顯白毫。香氣高長,茶湯艷麗清澈,入口甘醇,葉底明亮有光澤。
4. 三級普洱茶:條索緊結,少許白毫。沖泡后湯色紅而濃,滋味醇、回甘好,香氣清幽,葉底柔軟有彈性。
5. 四級普洱茶:條索緊實,少許白毫。沖泡后茶湯艷麗透亮,滋味醇,香氣悠長,葉底柔細嫩。
6. 五級普洱茶:茶葉外形條索緊實,略帶白毫。沖泡后茶湯為深紅色,滋味醇而順滑,香氣清幽,葉底為紅褐色。
7. 六級普洱茶:條索欠緊結,不帶白毫。沖泡后茶湯清澈為紅色,滋味醇和、有回甘,葉底紅褐色,不是很均整。
8. 七級普洱茶:茶條緊、肥壯,沖泡后茶湯紅艷明亮,滋味醇厚順滑、有回甘,香氣清幽,葉底欠均勻有光澤。
9. 八級普洱茶:原料有些老,不是很緊結。沖泡后茶湯明亮紅艷,葉底粗不是很均勻。
10. 九級普洱茶:茶湯粗而大,不緊結。沖泡湯色紅艷而深,滋味平和,葉底大而粗且不均勻。
11. 十級普洱茶:茶餅條索有點松,葉料粗老葉片大,色澤深,茶湯深紅,滋味不是很醇厚,香氣清雅,葉底粗老,葉片大。
4. 普洱茶按外觀形態(tài)分為
普洱茶與其他茶葉的區(qū)別有以下六點:
一、普洱茶形狀奇特
普洱茶與市場上的茶葉差異最大的便是形狀。市場上的茶葉大部分都是以散茶或禮盒包裝形態(tài)存放銷售,但普洱茶都是以緊壓型的存放狀態(tài)為主,如磚狀、餅狀、沱狀、瓜狀、圓球狀,以及其他小眾形態(tài)。
二、普洱茶原料
普洱茶原料一定要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其他地區(qū)的茶葉無法制出普洱茶。
三、普洱茶茶類名
普洱茶是以云南普洱府為茶葉名稱。云南普洱府最早產于云南,早年也是以普洱府為茶葉貿易銷售的集散地。
四、普洱茶保存期限
普洱茶與其他茶葉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普洱茶可以長時間的保存,而一般的茶葉都是以春茶為上品,一般一年內的保質期限為優(yōu)質產品。普洱茶如果存放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中,茶葉的品質也是陳化的時候越來越好。
五、普洱茶耐泡程度
一般綠茶三五泡之后基本上就沒有味道了,烏龍茶葉已經比較而泡了,也只能泡七八泡還有余香,而普洱茶如果使用品質比較好的古樹普洱茶,最多可以達到十五六泡有余。
六、普洱茶包裝
現在大部分的茶葉外包裝都是以塑料密封包裝為主,而普洱茶多少年以來都是以棉紙包裝為主。而且一直如此并沒有改變過。
5. 普洱餅茶外形特征
優(yōu)質茶判斷:一、色佳用優(yōu)質的普洱熟茶沖泡出來的茶湯,好的普洱茶的標準優(yōu)質的普洱茶,其外形、湯色、口感都會給人以美好的體驗,那么判斷一款好茶有沒有標準呢?一、色佳
用優(yōu)質的普洱熟茶沖泡出來的茶湯,紅濃通透油潤明亮。質量欠佳的普洱茶,湯色紅但是不濃,欠明亮顯暗淡,有的會發(fā)黑,俗稱”醬油湯”。優(yōu)質的生普洱茶,色澤顯橙黃,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層油膜包裹一樣,久泡而其色依然不變。
二、香佳
優(yōu)質的云南普洱茶香純正,馥郁,持久,無異味。質量欠佳的普洱茶香淡寡,有異味,或有霉味、倉味等。
三、味佳
優(yōu)質的普洱茶,滋味濃醇,柔順滑口,潤喉沁脾,生津回甘,清爽自在!
四、形佳
優(yōu)質普洱茶,其外形大氣厚重,條索緊結、清晰、完整。老葉條形較大,嫩葉的條形則較細。條索肥壯厚實,斷、碎的茶少。質量欠佳的條索細緊但不完整,色澤也呈黑褐枯暗而沒有光澤。條索單薄,斷、碎的茶多。
6. 普洱茶的獨特品質特征
曼呂普洱茶,香甜、柔和是其主要品質特征。茶餅端正,油潤亮澤,條索柔嫩修長,均勻的分布著白毫。從揭開杯蓋的第一秒開始,縈繞在鼻尖,流轉在口中,直至沁入脾肺,直擊心田。
苦若有若無,甜細膩綿長,微苦之上,是無盡的綿柔。
在香氣與滋味的鋪陳之下,回甘于生津漸次而來,共同演繹出全新的味覺體驗,每口都是味蕾的新享受。
7. 普洱茶外形特征描述
普洱茶有像小樹枝一樣的,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huán)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
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生茶是新鮮的茶葉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fā)酵處理。
8. 普洱茶的主要特征
一、外觀
1、野生茶的嫩葉無毛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或全無鋸齒。
2、葉片革質肥厚,不易揉捻成條索,毛茶顏色多呈墨綠色。
3、主副葉脈粗壯而明顯,茶菁多呈墨綠色。
二、口感:
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長且穩(wěn)定,野香中帶蘭香,勁揚而質厚,口感甘潤飽滿,沉雄而優(yōu)雅,野韻十足,彌足珍貴。
9. 普洱茶的外形特征
如何挑選普洱熟茶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有許多保健功效,且它的減肥降脂、暖胃護胃功效果為明顯,但是為了能夠達到喝茶健身的作用我們是不是首先需要保證普洱茶的質量呢?茶面上見有霉變的茶是否可以喝呢? 普洱茶的生產在云南,通常目前存在歷史較悠久且知名的茶廠有勐海茶廠,下關茶廠等。
鑒別普洱熟茶的基本特征:色澤褐紅,條索整齊緊結,口感甘滑、醇厚、活順,喝來令人愉快舒適。 普洱熟茶的質量通常體現在普洱茶的外形和內質兩方面上: 外形辨別: 普洱散茶:一般分特級及一至十級普洱。從外形上講:普洱茶外形色澤褐紅(俗稱豬肝色),條索肥嫩,緊結(因采用大葉種為原料)。普洱散茶的級別是按嫩度為基礎的,嫩度越高的級別也就越高。衡量嫩度看3點:1)芽頭多,毫顯,嫩度高。2)條索(葉片卷緊的程度)緊結,重實,嫩度高。3)色澤光潤,色澤光滑,潤澤的嫩度好,色澤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緊壓熟茶:外形要求形狀勻整端正;棱角整齊,不缺變少角;厚薄一致,松緊適度;模紋清晰,條索整齊緊結;色澤以黑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點的普洱茶均為劣質?! 荣|辨別: 湯色:明亮,紅濃,紅褐色。如湯色紅濃剔透是高品質普洱茶,猶如紅酒一杯;深紅,紅褐的湯色均為正常,暗紅、暗黑渾濁的為劣質?! ∠銡猓褐饕聪銡獾募兌?,區(qū)別霉味與陳香味。霉味是一種變質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陳香味是普洱茶在后發(fā)酵過程中,多種化學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質產生的一種綜合香氣。有的似桂圓香,棗香,檳榔香等,總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氣。普洱茶香氣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洱茶的陳韻。所以陳香味與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異味,香味等為不正常。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刺激性不強,沒有澀味,口感很舒服?;馗适侵覆铚珴舛碳ば圆粡?,茶湯入口以后舌根有明顯的回甜味。如何選購新制生餅 作者:普洱石昆牧 品茶,屬于相當個別性的休閑。尤其普洱茶除了品茗以外,尚有其它外圍附屬價值與樂趣,口感享受只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在臺灣除臺灣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獨秀區(qū)別 于其它茶種的主因。優(yōu)質普洱茶的界定,除了個人香氣口感的好惡,以及個人經濟能力允許下,還有購買當時的需求目的。筆者在此針對新制一年內的生茶餅做說明,以選購 目的作一區(qū)分:一為嘗鮮,不儲存。二為可立即嘗鮮,且在五至七年內能有快速變化者。三為適合長期儲存的茶品?! 〈巳咧g并沒有明顯界線,或因消費者個人口感評鑒差異過大,所以僅能當建議,而非規(guī)格標準?! ”孀R生茶與熟茶 本文以探討生茶品適合品嘗或是收藏為主題,所以有必要先將生茶與熟茶分辨出來,以免照成消費者的誤解。然,有些茶品制程以輕發(fā)酵制程,或是因制程失敗而自然產 生輕發(fā)酵,如此茶品易讓消費者錯亂。此類茶品完全需看經驗與實體辨識,很難以文字形容,所以筆者不在此冗述。還有些茶品入濕倉之后,因當初制程發(fā)酵不均或拼配老茶菁, 或因濕倉潮水不均,葉底有黃紅色與黑硬葉底夾雜,常有茶商與消費者誤認此為生、熟料拼配;在國營廠并沒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純粹是信息不足的誤判,現代私人茶廠才有出 現生熟拼配的做法?! ∩灢?制程: 鮮葉采摘后,經殺青、揉捻、毛茶干燥,即為生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由青綠至墨綠色為主,有些部分轉黃紅色 。通常新制茶餅味道不明顯,若經高溫則有烘干香甜味??诟校嚎诟袕娏遥碳ば暂^高。若經高溫,清香水甜而薄,微澀。如臺灣綠茶?!骸∫渣S綠、青綠色為主?! ∪~底: 新制茶品以綠色、黃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揉韌有彈性?! ∈祜灢? 制程: 鮮葉采摘后,經殺青、揉捻、毛茶干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后熟發(fā)酵、 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fā)酵較輕者有類似龍眼味,發(fā)酵較重者有悶濕草席味?! 】诟校骸獬硭?,幾乎不苦澀,泡水長?! 骸“l(fā)酵度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fā)酵重者以黑色為主。 葉底:灑水渥堆,而發(fā)酵度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fā)酵者葉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 〔琛^(qū) 茶菁辨識 級數: 茶菁細嫩者較清香,湯水滑甜;但口感層次變化少,陳化后湯水較薄。相對較肥壯的,口感厚重、苦澀度高;但陳化后湯水香甜、有多層次變化?! ☆伾骸∧G色者茶質較為厚重,適合陳放。碧綠或黃綠色者茶質較弱,有殺青過度或是干燥溫度過高的可能性。三年內新制茶,茶菁呈黃紅色或轉紅者,已出現過度發(fā)酵之狀況,出現湯質酸化、薄水現象,不利于后續(xù)陳化?! ∠銡猓旱蜏刂瞥痰纳栾炓欢甑男轮撇杵凡o特殊香味,時常帶有殺青時所遺留的煙熏味。若新制茶品有輕甜香味,表示茶品極有可能經過高溫制程﹔若新制茶或一二年茶品有微酸,也是因為殺青溫度過高或是干燥溫度過高所引起的回潮現象,因而產生酸化裂變,不利于后續(xù)陳化?! 。灢枰阅G色、無高香甜味者為佳?! ★災Ec緊壓度 鐵模: 一般而言,鐵模的緊壓度較高,相對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較易保存;以中茶牌鐵餅為例,茶質重且容易出現花蜜香。與緊壓度有相關的因子,除了蒸氣時間及壓力,與茶菁與細嫩度、殺青溫度、干燥溫度也有關連,不同原因導致期間的差異。但注意緊壓過度時,容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 ∈#骸∫驊煌男枨螅S胁煌男螤钆c重量規(guī)格,餅型較古樸而圓潤。通常石模壓制的餅茶緊壓度不較鐵模般緊壓,相對陳化速度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較弱?! 。骄o壓,陳化后容易出現花蜜香、茶質保留度高;較松散者,則陳化較快、湯水滑,香氣表現較不明顯?! 〔琛? 明亮度: 原則上湯色必須清亮,而有些新制茶品因為揉茶過度、水分含量較高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湯色較濁,此現象經過一年左右就能轉為清亮。然,因為高溫制程,反而有些茶品新茶時湯色清亮,一二年后反而變濁;此為標準裂變,往后滋味隨即喪失?! ☆伾骸⌒轮撇铚渣S綠色為主,青綠色微高溫制程。若新茶湯色即為黃紅色,可能有發(fā)酵度偏高之跡象?! ?*黃綠色、清亮透徹有油光,是為佳品。 香氣口感 香氣: 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都可能有香氣,依產區(qū)與制程差異,會有不同香氣與感應位置。尤以吞咽間之香氣,且能有層次變化是為上品。然, 避免上顎前端有高溫烘干之甜香味?! 】酀骸】酀叮聿栀|茶性強烈厚重與否。而苦化甘、澀轉甜的轉化速度,代表茶種的適用性與制作成敗。 甘韻甜質: 甘與甜,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后三至五分鐘內,仍有喉頭與兩頰的回韻甘甜,是為佳品?! 。銡怙枬M、苦澀快速轉化為甘甜,二者都相當持久耐泡,且于口腔內轉變有層次感?! ∪~ 底 柔韌度: 柔韌性佳、葉面有光澤。揉壓即破,與制程之殺青溫度有關。色差較多者,可能為發(fā)酵不均或拼配茶品?! ≈K槟骸‰s質多者,不利于穩(wěn)定沖泡,口感較差,甚至影響后續(xù)陳化?! 。~面光澤油亮、揉韌度佳,枝末等雜質少者為佳?! 〗Y 語 普洱茶的陳化,從茶區(qū)、茶種、制程、包裝、儲存等等在在都會影響茶品的香氣與口感,甚至改變其外觀、湯色與葉底。所以筆者以上所陳述的,只是針對一般性概論, 不能一以摡之,許多現象還是需要消費者依照自己經驗去判斷?! ? 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沒有好壞與對錯,全憑消費者個人感受與需求。原則上來說,一年內新制生茶餅,適合立即品飲的茶,通常如一般綠茶的清香而不刺激, 湯水較清而??;而適合長存久放的茶品,則口感較為濃烈,茶湯有膠質感、飽滿感,回甘足而韻長。筆者提出上述之通論,應可作為多數消費者選擇的基礎,但絕不是唯一標準, 還有許多彈性空間,消費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調整。
10. 普洱茶外形特征介紹
勐海地區(qū)的“紅湯茶”民國制作方法:制茶分初制、再制兩次手續(xù)。茶農將茶葉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復搓揉成茶,曬干或晾干即得初制茶。清朝結束后,連年戰(zhàn)火使普洱茶從此淡出了大部分國人視線。廣大內陸地區(qū)很多人對普洱茶都不勝了解,甚至有人把普洱歸為紅茶。民國時普洱茶,是在本屬綠茶的初制茶基礎上,進行發(fā)酵的改造茶。
民國普洱大多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fā)酵加工形成的緊壓茶,普洱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滋味醇厚回甘。